欢迎光临四川省职业经理研究会网站!
首页> 经理人学院 > 经理人大讲堂 > 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突破点在哪里?这些专家齐聚成都把脉问诊

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突破点在哪里?这些专家齐聚成都把脉问诊

发布时间:2019-11-27 19:57:55 来源:教育导报

微信图片_20191120165921.jpg

《教育导报》记者 董志文

       近日,四川工商职院召开学校发展战略咨询会和轻工行业产教融合座谈会。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没有发挥出类型教育的优势和属性,普教化倾向严重,学科属性不明显、职业属性不足。今年,国务院印发的“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当前,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处在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所以职业院校必须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打赢职教升级战。

       在发展战略咨询会和轻工行业产教融合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教育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以及深度产教融合等前沿问题,为职业教育未来发挥着那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助力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要突出“类型教育”属性

       在四川省决策咨询委成员副主任王海林看来,目前的职业教育和真正的“类型教育”还有一段距离。国家提出“职教20条”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注入了底气。为此,他建议,学校应抓住政策红利期,结合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产业特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在会上表示:“职教‘双高计划’的提出,有助于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过度关注各项数据,以及在各级核心期刊上榜率。参照普通高校的做法去进行高职院校的建设,这样既缺乏远景规划,也没有发挥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在他看来,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支持,要以“双高计划为前提,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有效提升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现如今很多职校生,和企业没法有效转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教育,才能实现和企业的融合,本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工作,却推到企业身上了,长期花费大量精力给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成都永发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林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并从企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他建议职业院校应立足职业教育的本质,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是一线蓝领工人,应明确认识到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四川省职业经理研究会会长袁亮谈到,纵观各个时期,社会上普遍缺乏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充分认可,职业教育在国家需求和个人选择之间,似乎总是错位存在,“低人一等”的偏见,“断头路”“天花板”的担忧依稀可见,也是导致职业院校不能准确把握自己定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和普通高校培养的学生起点公平、规则平等、机会均等。有助于助推职业院校更加明确类型教育,按照类型教育规律办学,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创投联盟秘书长李冉认为:“高职院校也要做科研,但要立足学校实际,围绕学科属性来开展,最终也是为学校更好地发挥出类型教育的优势。”在他看来,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还在普通教育和类型教育,传统定位与应用型、地方特色型之间徘徊。为此,他建议为了改变现有的状态,高职院校应把把问题作为改革的“指挥棒”,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对发展的趋势要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趋势把握好,才可能具体的事情做好。

       四川工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管永林谈到,随着高职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对职业教育来说,生源质量、培养方式、就业机会等都面临新的情况。“开同样的专业,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怎么跟本科生竞争?”面对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学校提出了在服务轻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中培育特色人才, 以服务轻工行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类型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产教融合应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陈传伟看来,“双高计划”的实施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引领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此,他认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应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去设置,紧跟社会需求的指挥棒,一定要做科学研究、院校差异化发展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学校才不会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当下被淘汰。此外,职业院校应该坚持开门办学,根植地方,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应用科学研究院就是很好的尝试,主动开门办学,研究开发国际认可的教学标准,有利于中国职教国际化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探索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路子。

       “作为类型教育,将职业教育有所泛化,而不是划清界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丽认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型硕博士也属于职业教育的大范畴,只有将职业教育有所泛化,以需求为导向,宏观上产教融合、中观上工学结合、微观上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此外,产教融合应打通“最后一公里”,向上学校应大力实施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融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实施方式;向下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构建、学生培养,参与学校特色产业学院的组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结合本校的改革实践谈到,高职教育怎么适应新时代,如何按照新的技术革命要求改革专业,怎么去探索二级学院建设等系列问题,他认为应紧紧围绕产业打造二级学院,紧跟需求,高校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建设离开了需求都无从谈起,类型教育的属性,就是服务需求,需求在变化、办学的理念、模式变化也要变化。学校应放眼长远,主动作为,不应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而应主动接受新时代下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的障碍,面对在学校发展中遇道德问题,应出台精准点穴的政策措施助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比较突出,学校设置的专业和企业的需求契合度不高,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占成谈到,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不仅仅是指在教育界的一流,还要活跃在产业界,培养的人才得到企业的认可,才能真正成为高水平高职院校。

       中国高职发展智库专家廖承宇谈到,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从产业发展角度审视职业技术教育,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和发展规律来搭平台、办专业、建课程,要重视产教融合的体系性,他认为,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其本质是“产业发展”需要,从长远看,专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跨界趋势势不可挡。为此,他建议,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的组建应与学校专业群建设大体一致,并以此优化教学组织形态。

       针对产教融合不深,学校和企业联系不紧密的现象,李洪林谈到,产教融合的合同签了很多,但落实的少,他分析到,校企合作,各方又是不同、利益需求不同,产教融合需关切利益二字。对政府来讲,更看重项目的社会价值,对学校来讲,看中的是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倾向于“公益价值”;对企业来讲,看中的是项目投资带来的回报,更倾向于项目的经济价值。为此,为了使产教融合的项目真真落到实处,他认为项目设计要深刻关照各方利益需求并发挥政府的政策优势、企业的平台优势、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广泛参与政府导向的产教融合组织。

       四川工商职院院长李春明谈到,学校以服务轻工行业发展产教融合为导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试点,与一汽大众、永发印务等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学校,通过创办了企业数字化学院、邛酒学院、永发印刷学院看展应用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

       如今,职业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方能破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重中之重,让‘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

(图片由四川工商职院提供)

0
    
Copyright 2013 Educat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      主办:四川省职业经理研究会      承办:四川省职业经理资质评价中心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19035670号-1    蜀ICP备19035670号-2 公安部备案: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33号      批准文号:川社证字第00988号